今天將卡片送去給小燈泡的途中,看到一位重度燒燙傷的婦女擺攤賣手工袋,停下來瞧一瞧,鄉村風格,發現有三層內袋,而一位路人也停了下來,問:哇,好漂亮,是你自己做的嗎?婦人答:是我和我姊姊一起做的,有些是車縫的。我挑了一個,想跟她要名片,以後可以買來送學生當禮物。我看著她被火噬地體無完膚的臉,直視著她充滿笑意的眼睛,她說:我沒有名片,給你我的電話,我姓柯。我笑了:那麼巧,我也姓柯。她也笑:哈,很少人有這個姓齁。我說:謝謝妳,我有需要再打給妳呦。
走著走著,我想說要把這個包包送給班上一位家有障礙的弟弟的女孩,物質匱乏的她,很積極地尋求機會與資源,沒有錢參加營隊,就自己報名志工,幫忙且體驗:之前要求學生做英文簡報分享寒假生活,她的卻是讓我最驚豔的。雖然沒有最新的iPhone整天滑手機,但是卻能幫我剪輯軟體,解決上課時電腦相關難題。
在高職任教,確實有一些動機低落與難以自律的學生,但是也有積極突破困境的學生,讓人非常樂意給他幫助與資源,而我也從中得到了力量。
回想自己成長過程,自童年時,簡樸的家境與教養,刻印自己要自立爭取想要的資源,從中也獲得各種能力。適度匱乏,或許是一位良師。
今天又加寫了一封信給小燈泡的母親,在教育現場的確看到現今家庭只發揮生的功能,而沒有育的滋養,可能養出一頭頭情緒失能的怪獸或啃老的形體,那能陪伴孩子一段路的我,會銘記您懇切的話語:不吝惜真心的聆聽與關心。或許未來他在谷底時,殘存著一點點溫度,不會冷血與無情。
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指責社會的種種病態與亂象,卻很容易忘記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部份。共好,或許才是幸福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