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初癒的Bubu老師的四月課程搭配節氣和氣候:
福州春捲
肉桂紅棗主西洋梨
蜂蜜芥末籽醬
蒸包子與水煎包
從小吃媽媽包的台式潤餅長大,
最愛灑上花生粉後,總是隨手折成大大方方的一捲,
好吃,但包得糊糊醜醜落落。
Bubu老師說:
先放上較乾的食材像蛋,食材均勻地排列,
最後撒上花生粉,才不會讓潤餅容易濕潤,
第一折把左右的開口摺進去,直直地對齊,
再緊實地捲呀捲,包的細一些,
放入鍋淺炸,就是另一道春捲的變化型。
炎炎夏日,還可以捲芒果,很清爽的一道料理。
嘗鮮人生第一道肉桂料理,
天然肉桂棒的香味好迷人,
紅棗點綴白泡泡的西洋梨旁,好美。
煮到軟爛後,冰在冰箱,
下班後,幸福的點心時光。
很實用的手揉包子與饅頭實作,
雨後春筍的部落客總愛po照片與配方,
我愛Bubu老師講解的比例概念,
回家後,依個人的條件,
可以變化,可以調整。
這一道奮力揉與費工包的過程,
Bubu老師強調“觀察”的重要性,
用眼看,用心想,
下廚時,每個動作都要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
例如:講究健康,肉的油脂多,就可以不用放油,
放入鍋內,均勻的拌開即可,
若用過度翻攪,只會讓溫度降低。
教育也是,
做每件事,都要想一下理由。
想想你為什麼要罵小孩?
是因為他真的做錯事?
還是因為你工作心煩,而剛好找到罵小孩發洩的藉口?
然而,做錯事不一定要被斥責,而是一定要被指正。
我想到我有時候的確沒有善盡指正學生的責任,
錯失了一些讓彼此更好的機會,
不過,開始就都不嫌太遲。
這些年,Bubu投入教育,
教大人與小朋友回到廚房,
自己做,更能得到飲食的滿足,
而不用被噱頭或被薛錢或被加工蒙蔽味蕾。
除了舞台上跳舞的食材,
廚房劇場的後台是巧思的洗碗動線,
流暢的規劃與配置,
讓一群人能同工同心,
一起實踐彼此的民以食為天。
Bubu老師問:
你們對新上任的教育部長有什麼感想?
Bubu老師說:
我和他共事過,他是很認真的人。
教育現場,有很多人都太忙了,
忙著開會,都沒有很認真的做真正該做的事。
我印象很深刻:有一任的教育部長參觀完體制外的學校,
竟然感動到流眼淚。
然而,我覺得很奇怪,
如果這麼好,教育部長就應該實踐到國教體制。
因為,大部分的國民都是在體制內受教育。
聽完,
和原本期盼體驗體制外教育的自己有些撞擊,
這一兩年,有種感覺不時浮現,
學校教育其實會逐漸崩毀,
傳統教師工作會逐漸式微,
敬佩很多投入改革的同業,
然而,我看到為改變而花俏而形式而失去生活而忙碌焦慮,
就時常困惑著:
如果教育變成打著一個犧牲自己旗幟,
失去了自己生活的各種面向,
這不也只是科技業責任制與儒家奴才文化的遷移罷了?
對於教育,保持開放,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