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百日領悟


明日,阿嬤過世百日。
台灣的約定成俗的喪假,百日內請畢。

為何是百日?
《禮記‧檀弓篇》:「卒哭而諱,生事畢而鬼事始也。」
依禮俗,百日後,從此人鬼殊途,天人永別。

因此,百日內給喪假,讓生者依自己方式憑弔與追思。

第一次面對親近的人死別,很多感受,
甚至覺得身為老師,讓學生“學生”似乎不夠真實,
“學死”,思索死亡,體會花落有時,
似乎更能在回顧一生時,平和與喜樂。

這些日子,我夢到阿嬤四次,阿嬤都笑咪咪的。
第一次,阿嬤跟媽媽說話,走到庭阿卡乘涼看人。
第二次,阿嬤跟我去京都嵐山健走,走得飛快,
我問:「阿嬤,你腳好了喔?」
阿嬤回:「我有練習啊。」
第三次,似乎沒有對話,只有短暫的影像。
第四次,阿嬤似乎有提醒我要注意爸爸的健康。

我本來就是思緒多的人,不曉得是否因為思念而多夢,
還是因為鮮少待在家,所以阿嬤特別來跟我見面。

回想起阿嬤說過的故事,想想自己,覺得也是一部女權演進史。

同樣身為長女的我們,
阿嬤國小時便被要求在家帶弟妹,而我一路被鼓勵認真求學,
小時候考前幾名,阿嬤將她辛苦轉螺絲的錢給我給我當獎金。

同樣身形瘦小的我們,
阿嬤八十幾歲時還在爬樹摘果子,我在國外自助旅行闖蕩,
我們都腳受傷,對不起,那年母親節,沒牽著你的手。

阿嬤結婚後,隔了幾年才生育,
好不容易等到的孩子,大姑叫柯見,原來就是:「終於見面了!」
然後接連「花系列」的二姑三姑四姑,阿嬤覺得虧欠的女兒們。
受到傳統價值的影響,阿嬤生了第一個男丁,就是爸爸,當時還殺了豬公慶祝,
繼續有了叔叔,還有一個夭折的小男孩,總共生了七個,
從20出頭生到30幾歲,當時的女人,似乎就是為了生小孩(男孩?)而存在。

結婚時,阿嬤給我紅包,跟我說:「以前你姑姑結婚,我都沒有錢給,很心疼她們。」
我發現,阿嬤說到女兒兒子都同樣心滿意足的驕傲:「我的孩子都靠自己,他們很好。」
原來,在阿嬤心中,男孩女孩都是母親心頭的一塊肉,沒有優劣之分。

在金瓜石的山嵐,捎了訊息給阿嬤,
喜歡含飴弄孫的阿嬤還在帶孫子,
我記得阿嬤說過:「我帶過的孩子都很乖。」
阿嬤要幫我先教養孩子,再送來給我們。

我本來覺得,要走的夠遠,成就多少事,影響多少人才是豐盛有意義的生命,
有一天,當我google阿嬤的名字,沒有出現任何一項紀錄,
我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