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

心理學專論心得報告 2012.10.08 資優生、大池小魚、自尊


       本次的主題與這一年來在新聞版面上吵得沸沸揚揚的議題「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與特色招生」有其淵源,由於高中就讀明星學校「台南女中」、目前也任教於前三志願的「桃園高中語文專長班」並且這學期配合教育部政策兼任「桃園高中英文科特色招生代表」因此對此議題十分深刻的了解與感觸。近一個月參與討論與關心新聞,真心感嘆:「台灣整體發展在空轉,政治太喧囂,意識型態太吵鬧,台灣教育需要的是寧靜的改變而不是換湯不換藥的改革。
         隨著時代變遷,教育部積極破除升學主義至上的迷思,配合家長團體的需求,端出「快樂學習」的菜單,十分理想的理念,但執行面卻無法面面俱到,而且面臨更大的危機。就我在教育現場觀察到的是:已出現基層教師像無頭蒼蠅,家長恐慌與學生極端態度的現象,最可怕的是:很明顯可以預想到的是:入學制度採計項目繁雜,無法達成教改初衷,反而造成教育與經濟的階級複製,只會讓台灣自取滅亡。就如同台大批踢踢教師版一位教育先進所言:「十二年國教準備好了,學生準備混了,老師準備背黑鍋了,補習班準備海撈了,教育準備亡了,台灣準備被國際邊緣化了。」
        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由於並非出身於優渥或書香家庭,因此自小便懷著靠自身努力,不論在智力或特質表現皆用心以其長大後能追求自我實現的目標。即使也曾經受升學制度所苦,但是“公平”的方式讓我甘之如飴的堅持下去。就讀台南女中期間心智與視野成長良多,尤其與同儕互相觀摩、參照學習部分,激發許多潛能;在現職學校任教兩年多來,發現若是程度整齊的班級,上起課便能提供更多的講授與互動,學生的學習成效也明顯較佳。除了學科教學,我在課堂上誠實地陳述大環境的現況,考上好的校系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資源,遇到優秀的人,但是,未來真正能達到自我實現的關鍵不是學歷,可能是:性格特質
       然而,培養學生性格與特質的方式並不是端出一盤「無壓力的快樂學習」的牛肉,因為他們畢業後面臨是更嚴峻的就業環境,若是在求學歷程一味受到保護而沒有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可預見未來一定馬上被淘汰。參考歐洲各國的制度,學生在高中階段便能摸索出自己的性向的熱情所在,專注鑽研相關學科,並不是像台灣現況:不論哪一類組皆花大量的時間準備國英數自社的學測,比起當時念高中的我更辛苦,因為當時學測推甄申請還沒有門戶大開,因此那時我有更多時間找尋自己的志趣與開發文學與思辨的潛能。教育部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改變家長的態度和老師的教學內容,而不危害入學管道的公平正義。
      若是能鬆綁學科主義至上的機制,引進「學習共同體」的概念經營「教師社群」,讓長久以來較封閉的教師內部組織一起漸漸建立互動與交流,討論出與生活連結的教學內容,也讓學生參與與討論才能使學生能應用在未來變動的社會。但前提是:政府、媒體與社會大眾請將教師的尊嚴還諸於我們,「老師是賣智慧、賣專業、賣靈魂、賣熱忱,不是鐘點賣身。」若能建立互信的連結,社會、老師與學生的關係能更緊密更契合需求,如此一來才能真正為台灣創造出新的局面,重新找回台灣的競爭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