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非常幸福的人 才能在愛裡相遇 作為親子 或為手足 成為伴侶 視為知己」
蔡穎卿(小名Bubu) ,1961年生於台東市。成大中文系畢業後任職於新加坡航空公司。因為從小熱愛烹飪及所有的家事,隔年決定辭去工作進入烘焙學校研習。1986年底蔡穎卿初為人母,在尿布、奶瓶與親手縫製的蕾絲提籃中發現,「母親」是培養創意與磨練耐心最好的工作;而傳承自父母的生活力量,則是她最珍惜也最善用的人生資源。她深信,所謂的教育,就蘊藏在那一日日的作息中。2007年天下文化出版了她的第一本書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這本粉紅的教養札記牽動了許多母親內心深處最溫柔的情感。生平最大的志願是為家人經營出講究而不奢侈,精緻而不浪費的生活;二十三年來以此為目標努力不懈,並向朋友推薦這種實作的生活哲學。
靜靜母親/Bubu的生活工作室:料理 生活 學習 閱讀
大約四年前大量閱讀親子天下雜誌,末幾頁總是蔡穎卿老師的專欄,短短的,清新雋永,
從圖書館借了「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後,被簡單卻充滿力道的文字深深攫住,清亮之音,
之後便陸續讀完Bubu老師的書,每本的精巧創作、深蘊涵養和剛毅柔軟都讓我深深著迷。
很想成為這樣生活的女性,經營家庭,涵養自己,樂於工作,寧靜致遠。
在網路上看遍所有關於蔡穎卿老師的資料與影片,
柔柔慢慢的語調,纖細優雅的姿態,
蝦咪!?Bubu老師竟然跟我媽差不多年紀!?
大女兒還長我一歲!?
記錄這麼多關於家庭的生活美學,
但Bubu老師竟然不是個家庭主婦!?
還是個連續創業家!?
瞭解愈多Bubu老師的生命歷程與生活經營概念,
更是由衷的傾慕,甚少有偶像的我卻忍不住把她當成楷模,
很想循著她的步伐與軌跡,構築N&R's Love Life。
寒假終於能來追星,一睹風采後,下定決心每個月都要來跟隨著Bubu紮實地學習。
蔡穎卿老師根本就是文藝復興仙女轉世來著,
講解她專業的烹調料理,
以化學家的角度分析各個成分組成,
以營養學家的觀點知道人工配方的添加,
以生態學家的邏輯知道食物的來源取得,
以文學家的涵養,朗讀一首適合氛圍的詩,
最重要,也讓我感佩萬分的是,
以老師的角色,
不急不徐的解說、帶領,
又能以作菜的視角,帶入親子關係與教育的反思。
本次課程是:紅白亂菊糖醋蘿蔔、豆腐烏龍茶碗蒸、甘蔗蝦與香茅雞球、再製糖心小蛋糕
空間的設計與配置讓在場的每一位都十分有參與感且舒服自在,
課程進行是邊講授邊實作,又與同學分組合作,同工完成大家的份量,
不拘泥於打卡上傳的炫菜照,熱騰騰出爐一道菜,就馬上嚐味道。
為了讓我們了解加工食品的香氣逼人,
老師食材準備了胭脂蝦與加工蝦泥,
每個人一共做了五個不同混合的比較,
見證外食久了後,重口味成癮的麻痺味蕾。
除了料理,空間美學與氛圍創造更是讓我著迷,
北歐風的簡約溫暖質感,隨處點綴的花草與蠟燭,
讓人不自覺地沈浸在當下的手作、品嚐和聆聽。
門口一襲角落的樣貌,象徵著母親忙碌之餘,
安靜下來,好好沈澱與充電的專屬天地,
望著便想起我的白色董事長椅,轉過去,翹著腳,讀著書,
歲月靜好。
不知何時,我成為愛回答、愛發問的學生,
當我問Bubu老師:「請問準備給茶碗蒸燉煮完的燕麥可以做什麼利用?」
Bubu老師笑答:「喝掉它!」
哈哈,我也笑了。
過了一會,我們在忙著下份餐點時,
Bubu老師端出一杯茶,說:「這是回應你剛剛問的問題,我還加了一些茶在燕麥裡。」
看著纏繞枝葉的攪拌匙,內心小花朵朵開,
放在心上的貼心,關懷的行動展現,
我遇見了一個,好老師。
媽媽是最初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