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2
一般人是歲末回顧與展望,而高中老師的炎炎夏日空氣膨脹的好稀薄,呼吸不順趕快把一年來的美麗與憂愁一吐為快,才能一躍清涼的暑假懷抱。
這一年,新的學生,有懂事的、有成熟的、有害羞的、有貼心的、有任性的、有驕縱的…,整體來說是乖巧的,但放不開,有時候我都覺得我還比他們熱血是怎麼回事!?好在,這一年,我的學生教我許多事。有時候,過多的活動或刻意的營造是勉強不來的,只有時間,只有真心,只有行動會讓一切轉進一刻刻的青春心軌。我好愛看他們的週記,有些學生的早慧讓我好驚喜,在「說好的幸福呢」有人說,「Do something for my beloved.」我從來沒想過原來這也是幸福;還有人寫「自在就是幸福」,在愛情裡何嘗不是呢?很自然的接話、傻笑或觸動,能做自己又能一起築夢的每個當下都像夏夜沁涼的微風,那麼的舒服自適。
心理學者研究顯示,最能帶來正面能量與快樂的事,不是金錢、不是名氣,不是權力(擁有多不見得比擁有少的人快樂),而是:親密關係、運動、旅行、學習新事物,獨處沉思的時刻。其實還有一點,工作中的自我實現。人一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工作,初次見面的人一開口便問:「請問從事什麼行業?哪家公司?」 “The Pleasures and Sorrows” by Alain de Button (工作!工作!:影響我們生命的重要風景 艾倫狄波頓著),為文很艱澀,但褚士瑩的推薦序卻深得我心:「看到別人花一輩子的時間,在製作餅乾,或面對財務報表,讓我們看到其中的荒謬,但是我們貢獻一生黃金歲月所從事的職業,是否又更有意義?是我們找到工作,還是工作到頭來,擁有了我們的生命?究竟我們是為生活而工作,還是為了工作而存在?」先是震撼,「工作是否真像狄波頓說的,是一個保護我們的泡泡,讓我們不用去面對生命原本必須面對的更大挫折?我們會如何看待工作,其實反映了是否具備創造一個有意義生活的能力,進一步去創造符合我們信念的價值,並且因為我們的努力而得到社會的認同甚至稱許,因為工作可以讓我們專注於眼前的任務,帶來緊張、壓力和完美達成目標的希望,甚至因此覺得自己有所專精。不但可以提供柴米油鹽,甚至連毫無價值的疲倦,都變成一種值得嘉許的證據。」然後似懂非懂。
仔細思索,何其有幸能在工作中找到了意義。升學導向的學科教學下,告訴學生能用英文自在溝通比一百分還有意義;上到「The Road Not Taken by Robert Frost」,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是最好的闡釋,一點點的心靈小語,學生晶亮的眼睛好像看著比較不模糊的遠方;小家子氣或橫衝直撞的少女少年好像漸漸圍成個圓,或是比傻里傻氣的導師更體貼更細膩,做得更多更好;認識即使已屆退休之齡或中生代仍然一股熱忱又尊重體貼他人的好老師們,讓我覺得還好當老師可以不用是孤島,划划船就有人響應;辯論背景搭上批判性思考潮流,和好朋友好老師共事,產出自己的一篇篇小寶貝好感動。好像有一點點在實踐「讓天賦自由」和「讓創意自由」,但要該怎麼推己及人才好呢,一起自由比較爽。
人際網絡如此交錯繁雜的一日,妮口口要時時警覺不要被制約,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下,不要被別人定義,不要追逐無謂的聲色犬馬,永遠取悅自己。在競爭遊戲裡,不玩的人,最大。
沒有留言:
不接受新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