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11/18 勾勒生命的願景_建構心目標

      還未上課前,閱讀榮格鍊金術的章節,鉛字在眼前跳舞,不似之前的段落那麼觸動我心。想說可能是最近過得頗為平靜和順遂,和爸媽之間的溝通更臻貼近與真摯,因此內心祥和與喜樂,沒有雜感, 想等待上課後的激盪,再做深層的反思。

      果然,佩怡老師帶領我們更深層理解「情緒」的歷程,讓我進一步內觀自己理性與感性偶爾失衡的因果。自高中以來,受過辯論的訓練後,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逐漸內化為認知結構的基模,遇到問題與情境,本能反應便是「分析與行動」,在講究理性的社會結構,此優勢能力讓我屢屢過關。

      然而,如同佩怡老師所言,太過於理性分析的態度,會阻撓情感的流露與發展。剛好,男朋友的感性層面提醒我該收斂些偶爾冷冰冰的理性。本質上太愛規劃的我,前陣子依然太目標導向(goal-oriented),還未試著給自己順著流走的充分彈性。

      有一晚,我們兩人聊著職涯願景,深刻啟動我的感性覺察,他說:「親密的人來詢問你的意見,並不是要來聽你的分析,其實他早有選項和決心,但不是那麼有信心,只是需要妳的支持與鼓勵。溝通不只是聽到對方所說的,還要聽到他所沒說的。剛剛或許妳可以這樣說:不管你做什麼決定,我都會支持你,但我希望你的決定裡有我。」他就像一面鏡子,照出我的理性與感性可以更融合之處。

      對應職場經驗,從初任教師一無所知的種種失落狀況,一度怨天尤人的發洩情緒,到近兩年來能靜下心來審視自己情緒的緣由與嘗試不同的因應方式,再次翻閱考教甄時的備審資料,當初期許自己:「有快樂的老師,才有快樂的學生。」更是不禁會心一笑,其他人生角色不也正是如此嗎?

      尚未開展藝術修為的我,目前教學遇到了流於空泛與表面的瓶頸,十分嚮往烹飪、音樂、繪畫…等等的藝術設計層次豐富教學內涵,除了期待拓展更廣袤的外在世界,也能內尋更深層的心靈世界,藉此讓情緒的幅軸變長,讓生命的體驗更豐盛,讓理性與感性的開關更能切換自如,在路上了。